查看原文
其他

共识易览:抗组胺药物治疗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

抗组胺H1受体药物在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好。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适应证的选择、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是疗程的确定等。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儿童过敏和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组织有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过敏性鼻炎(AR)


 治疗原则

AR治疗目的为减轻症状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首要是避免过敏原接触,如对于宠物毛屑过敏的患儿,应避免养宠物;花粉症的患儿应在空气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春季及秋季),使用特制的口罩、鼻腔过滤器。其他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抗组胺药物应用

抗组胺药物是AR临床指南的推荐一线用药。第一代口服抗组胺药由于其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低脂溶性降低了其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减弱了对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能有效地改善鼻痒、喷嚏和流涕等AR的症状,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但对鼻塞症状改善有限。


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证据等级:B)。虽然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对鼻部症状的缓解效果不及鼻用糖皮质激素,但其可有效控制轻度和大部分中-重度过敏性鼻炎,且花费较小(证据等级:B)。


根据《2015年天津过敏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物一般每日只需用1次,疗程不少于2周。花粉症患者,推荐在致敏花粉播散前进行预防性治疗。儿童用药需要特别注意不同年龄的分组剂量以及剂型。5岁以下儿童推荐使用糖浆或者颗粒剂型。目前,临床上儿童AR常用的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为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12岁以上或体重≥30 kg的AR患儿可服用氯雷他定片,每日1次,1次1片(10 mg)。体重<30 kg的患儿每日1次,1次半片(5 mg)或5 mL糖浆。西替利嗪可用于年龄低至1~2岁的婴幼儿,可每日2次,早晚各口服0.25 mL(约5滴)。


鼻用抗组胺药的效果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相当,在鼻塞症状的缓解上可能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临床上鼻用抗组胺药主要包括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和奥洛他定等,因其局部作用强,可按需使用。盐酸左卡巴斯汀常规每日2次,每侧鼻孔2喷。症状重或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加至每次3~4喷。大于6岁的患儿建议使用盐酸氮卓斯汀,早晚各1次,每次每侧1喷(相当于每日0.56 mg)。一般鼻用抗组胺药物的使用疗程为2周左右(证据等级:D)。


特应性皮炎(AD)


 治疗原则

AD治疗原则是改善生活质量、重建皮肤屏障、控制炎症和防止继发感染。抗过敏药(主要是第一代抗组胺药)的镇静作用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患儿增加夜间睡眠时间和减少搔抓。


 抗组胺药物应用

抗组胺H1受体药物治疗AD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和H1受体的亲和性高、很少透过血脑屏障,因此被认为安全性高于第一代抗组胺药;对第二代抗组胺药在特应性皮炎中的研究也远远比第一代药物深入。由于AD发病中涉及的炎症介质较多,组胺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抗组胺药物对发病中存在荨麻疹症状或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对重度AD患儿的瘙痒症状疗效欠佳。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非索非那定缓解瘙痒的使用不超过1周,非索非那定60 mg和盐酸奥洛他定(5 mg,每天2次)有一定的缓解瘙痒的作用,而2~4倍剂量的西替利嗪缓解瘙痒主要还是由于其镇静作用(证据等级:D)。借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镇静嗜睡作用,短期间断性使用对AD急性发作时搔抓加重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通常而言,抗组胺药是安全的,可以长期使用。推荐第一代抗组胺药短期间断性用于因瘙痒、搔抓而睡眠缺失的患儿;第二代抗组胺药用于伴发荨麻疹或其他特应性症状(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的患儿。


支气管哮喘


 治疗原则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并坚持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强调基于症状控制的哮喘管理模式,避免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治疗过程中遵循“评估-调整治疗-监测”的管理循环,直至停药观察。急性发作期治疗重点是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慢性持续期应坚持长期抗炎、降低气道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


 抗组胺药物应用

尽管抗组胺药物目前还不是儿童哮喘的一线用药,但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吸入抗原刺激后早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外周血组胺水平明显升高,而吸入组胺可引起哮喘样症状,说明组胺在哮喘发病中的地位与作用。抗组胺药物不但可以提高支气管收缩的阈值,还具有轻度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但这些效应均为剂量依赖性的。抗组胺药物对严重持续哮喘并无明显疗效,对中度持续哮喘的效果常需要将抗组胺药物的剂量提高至2~3倍,因此在获得疗效的同时须关注其副反应。对1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慢性哮喘,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20 mg/d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10 mg联合应用2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肺功能(证据等级:A);由于抗组胺药物对过敏性鼻炎的明确作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尤其适用于轻度季节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常规剂量抗组胺药物对鼻炎症状的缓解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改善。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治疗原则

CVA的治疗方案与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相同,哮喘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此外,须注意是否存在合并症,如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抗组胺药物应用

对于存在明显季节性和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联合应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对于花粉症等季节性发作患者,抗组胺药物可以明显减轻发作症状和减少支气管舒张剂要求,并且可以部分改善肺功能。


过敏性结膜炎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为了减轻临床症状及避免后遗症发生,同时应注意避免医源性并发症的产生。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即脱离变应原是最为理想有效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疗法、冷冻疗法、心理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治疗。


 抗组胺药物应用

滴眼用抗组胺药:通常局部使用,可以快速缓解眼部症状,是过敏性结膜炎的推荐用药,代表药物有: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1日2次,连续用药2周以上。


如果有眼外症状,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常用口服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研究发现,在全身使用氯雷他定的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眼液滴眼,可以更好地缓解A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而且给药方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证据等级:B)。


过敏性胃肠疾病


 治疗原则

儿童过敏性胃肠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回避变应原,尽快缓解症状。因此首先要明确变应原,在满足儿童营养需求的情况下选择非致敏食物。为了消除或减轻过敏症状,可选择其他干预方法,如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应用

抗组胺H1受体药可缓解IgE介导过敏反应中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以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为主,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异丙嗪、酮替酚等。常用酮替酚每日0.5~1.0 mg 口服,每日1~2次。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代表药物为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


荨麻疹


 治疗原则

荨麻疹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急性发作,避免病情反复。一方面要培养患者的自我意识,认识到疾病规范治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荨麻疹的自然消退,避免反复;另外,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并规则使用,以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组胺药物应用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H1受体药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6个月或更长时间。一般用常规剂量,当常规剂量使用1~2周后不能有效控制症状,需要考虑不同个体或荨麻疹类型是否对治疗反应有差异,可更换品种或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增加2~4倍剂量或联合使用抗组胺药。


自发性荨麻疹可以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治疗。单一常规剂量二代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氯雷他定10 mg/d、西替利嗪10 mg/d、地氯雷他定5 mg/d 及咪唑斯汀10 mg/d 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相当(证据等级:A)。抗组胺H1受体药在我国临床有广泛的应用,且疗效确切。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儿童过敏和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3):161-170.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共识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指南易览:儿童支气管哮喘如何诊治?

❤  正确应对儿童普通感冒与变应性鼻炎,最新共识来帮忙!

❤  儿童特应性皮炎怎么治?最新共识这样说!

❤  指南发布:儿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诊治(附全文)

❤  哮喘发作不用慌,最新共识来帮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